海西环保网

海西环保服务平台 | 技术服务:青鸾传媒

热线服务电话:13720882598


lsqy.jpg  ptqy.jpg

海西环保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环保新闻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规划

时间:2019-08-03 09:52:24  来源:海西环保网  作者:佚名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探索实现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相互衔接的“多规合一”;

2018年4月,自然资源部正式成立,全国范围内4年多的“多规合一”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用途管制,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条件已经成熟。

1.jpg

一大背景: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到:“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着力解决因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的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

由此可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空间规划体系构成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四梁八柱”,在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规划工作者要顺应空间规划从增量时代物质规划向存量时代品质规划转型的大趋势,塑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以高品质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2.jpg

二双评价:前提与基础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提出是生态文明新时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摸清资源利用上限与环境质量底线的重要举措,更是划定“三区三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依据。随着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陆续展开,作为其前置条件的双评价工作更是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2019年3月,两会会议提到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自此,作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依据和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条件,双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双评价工作中,要坚持以问题导向为主,找准短板,深入挖掘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条件、环境质量承载力与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空间综合适宜性,力求为后续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支撑,指导空间战略的制定。

双评价是从资源环境角度认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特征的一种方式,在客观了解资源环境禀赋特点的基础上,为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布局,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3.jpg

三“三区三线”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

“三区三线”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目的在于以确保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为基础,划定“三线”(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合理的“三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布局,构建国土空间精准管控的基本框架。

“三区三线”的划定在空间上对乡村振兴规划起到了指导与限制的作用,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农业空间的划定,在后续的乡村功能单元规划和村庄规划中应当严格遵循。

四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乡村空间配置与空间整治

(一)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的空间配置是其另外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涉及到乡村振兴规划,有如下三个方向:

1.修复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构建完整性网络化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系统性主动实施全域生态修复。

2. 打造全面振兴的乡村空间

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体系、营造干净整洁便捷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农民用益物权。

3. 彰显风貌特色、传承历史文脉

以最严格的方式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积极保护历史城镇与历史村落,扩展历史文化保护对象,加强历史资源活化利用。

(二)空间整治

同时,在空间整治方面,应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安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的规模、布局和时序,明确各类自然保护地范围边界,提出生态保护修复要求,提高生态空间完整性和网络化。

五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规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振兴本质为乡村现代化,是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重构,因此乡村振兴规划是统筹城乡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的一体化规划,需要打破部门屏障,是“多规合一”的主战场之一。

乡村振兴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旨在从产业、生态、文化、治理、人才等多角度统筹考虑“三农问题”,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和支撑政策,指导乡村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

1.jpg

(一)乡村振兴产业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宜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构建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融合旅游休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2.jpg

(二)乡村基础建设规划

兼顾人口进一步城镇化现状,制定整体发展、整治及管控方案,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计,改善村民住宅条件,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区域统筹,共建共享,分区分类,有效指引,点轴发展,构建多级生活圈体系。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引导当地以技术引进为主,资金扶助为辅,落地预算同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格调与当地风土人情相协调的改造项目,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jpg

(三)村庄规划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方法,逐村分析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发展趋势,明确分类,实现村域层面“多规合一”,防止“千村一面”。

3.jpg

尊重地方特色,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村庄分类规划,并严格按照村庄分类制定相应的规划特色,指导村庄规划工作。

(编辑:逍遥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智能系统帮助中心管道疏通保洁护理广告合作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