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环保网

海西环保服务平台 | 技术服务:青鸾传媒

热线服务电话:13720882598


lsqy.jpg  ptqy.jpg

海西环保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环保新闻

买地、盗采、赌石、难监管……大石进城背后的疯狂

时间:2020-09-12 08:57:06  来源:海西环保网  作者:佚名

一块卖出高价的石头,不仅要具备五美,还要从石形中看出意境和寓意:金蟾石招财,过桥石意味着通途,避雨石暗示着安全。“尤其是后两种,以前政府门口摆的景观石,官员买来收藏、送礼的石头,都看重这个。”
即便没有合法的开采证,采石人也摸出了另一条门道,申请土地复垦,以复垦的名义开采。这在全国也并非个例。
“是不好管,但并非不能管。”李显冬建议,灵璧石属于地域性的特殊矿产,地方可以单独针对灵璧石修订立法,约束开采和经营行为。

早上7点45分,静谧的村庄尽头,穿过一片茂密的草丛,越过河沟,轰隆隆的机械作业声从远处传来。在泥泞的土路上跋涉五分钟,机械声越来越大,热闹景象扑面而来。

两台中型挖掘机正在挖石头。一台负责挖土,向下掘出深四五米的大坑,另一台把系着绳子的石头拖出来。不远处,一伙当地人围坐着打牌,等待为新出土的石头“竞价”。

这是2020年8月23日,皖北宿州灵璧县的一个普通清晨。

挖出来的石头叫“灵璧石”,这些石头大小不一,至少上千块堆放在土坑四周,但大多不是挖石头老板想要的。他们租用每小时近千元的挖掘机,想淘出质地、肌理、色彩、光泽、音韵“五美”的精品石。

沾满泥土的灵璧石被洗刷后,小的做摆件,大的则送往全国的园林景区、路旁街心、机关企事业单位门口,成为景观用石,一块高3米、宽1.5米的景观石能被卖到几十万元。

2020年8月,新华社连续发文,呼吁警惕花重金“移石造景”、助推无序采石之风。而在刚刚摘掉“贫困县”帽子的灵璧,卖石一度承载着灵璧人摆脱贫困的希望。即便在当地政府停发采矿证后,新石头还是一块块被盗采而出。不只灵璧石,其他景观石的热销背后,是被掏空的自然环境,也暗藏着监管难题。

送石进城

在灵璧县石头主产地渔沟镇,张小顺(化名)同时经营着几家石业公司。他驱车载着乔装买家的南方周末记者进村,一路上开开停停,不时把手从方向盘上挪开:“你看,这片地是我租的,这些石头都是我的。”“还有那些,那里还有更大的场地。”

张小顺主卖景观用“大石头”,在灵璧县,绝大多数做石头生意的都是“个体户”,成立公司则因为“政府或企业采购有发票需求”。

一位来自河南驻马店的老板创办企业不久,因为受到“高人”指点风水运势,亲自率员工来张小顺这里选石。

一块卖出高价的石头,不仅要具备五美,还要从石形中看出意境和寓意:金蟾石招财,过桥石意味着通途,避雨石暗示着安全。“尤其是后两种,以前政府门口摆的景观石,官员买来收藏、送礼的石头,都看重这个。”张小顺的订单中,早些年,政府批量采购占半壁江山。

山东、天津、江苏、福建等地都设有“奇石公园”,机关、企事业单位大门口摆一块奇石或石刻字作招牌,仿佛成了公认的审美。

张小顺印象中,行情最好的是2008-2012年间,政府采购是现款现货,不用石头经营户垫资,这是他们最理想的客户。反腐压力传导到各地后,采购量骤降,“以前是省市批量采购,现在各乡镇、村自己买,单量少了,单子也小,花钱的时候都得掂量掂量”。

政府集中采购景观石,如今大多限于老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前不久,张小顺刚刚拿下两单,一个是在某省会城市的公园,他的公司负责其中部分标段的河岸假山造景。假山石走量,不看单个石头的品质,论吨卖,180元一吨,一卖就是几万吨。另一单在河北的一个农村,新农村改造后的村民休闲广场需要一块大型景观石。景观石论块卖,单价约十万元。

微信图片_20200911162241.jpg

灵璧县一个村庄的尽头,穿过草丛和水沟,有人正在盗采灵璧石。 (南方周末记者 刘佳/图)

赌石

灵璧石最早出名并非因造景,而是奏乐。磬云山出产的磬石,可以发出悦耳的声音,殷商时期便有记载,宋人更是在《云林石谱》把灵璧石放在116种石头之首,赞叹“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如今,磬石仍然会作为乐器,出现在一些场合。

灵璧石真正“出圈”还要追溯到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首任灵璧石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任树文记得,1999年的一天晚上,县领导敲开他的家门,通知他第二天去地矿局上班,专门管理灵璧石。在此之前,石头“发烧友”任树文已经收藏了12年灵璧石,当时本地藏石圈子很小,“藏家10个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任树文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带灵璧石走向全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奇石展评中,灵璧石共获3块金牌、6块银牌、12块铜牌。紧接着,2000年,任树文又在香港办“中国灵璧石展”,一块酷似中年女性头像的灵璧石被奉为“一号奇石”。

自此,灵璧石一炮打响,价格也随之飙升。《新安晚报》曾报道,2007年,灵璧石上涨幅度达到过去10年总涨幅的一半。

疯狂的价格也催生了采石产业的跃进。当地人采石,最开始是依附在山体上的“头层石”,后来采到了山脚下,最后有村民竟把自家的房屋扒了、菜地掘了。最火的时候,渔沟镇家家户户门口都堆满了石头。

各种卖石头一夜暴富的故事流传开来。比如,一位大哥因为自家无地可挖,便花40万元买了邻居的三间房,把房扒倒,采出来的石头已卖掉80多万,总共估计能卖200万。

采石如“掘金”,“赌石”亦兴起。

决定买谁家的地、从哪里挖石头,采石人先要找到“石脉”,两家挖出过石头的地点连成一条线,就是石脉。当地人称之为“赌石”,虽与买翡翠的方式不同,但赌博的心态相似,因为即便地处石脉之上,也并不能保证石头的品质。

灵璧石采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采石人之后,便是守在大坑旁等待竞价的“蹲坑人”。一位“蹲坑人”给南方周末记者看了一张照片,2019年,一口直径十几米的大坑边,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蹲坑人”,“一个出价不满意,下一个才能喊,如果没人喊,就降价。”成交后,当场手机转账。

每周六,“蹲坑人”把买来的毛石集中到镇上的交易市场。在一个收藏圈的博主抖音视频里,曾经呈现出这种盛况:三五百辆车聚集,等待开石馆的人挑选。当然,也有人会在微信群中发个照片,“吆喝”一声:“哪位老板要?”

早些年,开石馆的人也会“蹲坑”,但灵璧石的出土量越来越少,他们更愿意从“蹲坑人”手里买石头。灵璧县的石馆曾一度达到3000家以上,据隶属于自然资源部门的灵璧县灵璧石资源管理中心主任冉广剑介绍,目前有1000家左右。

最后一级,则是真正的买家,大多会从石馆或通过熟人介绍购得心仪的石头。这些人对灵璧石的音、色、形、意境要求都比较高。当然,也有批量采购的买家直接找蹲坑人采购,价格相对便宜。

和父辈早年间作坊不同,张小顺这样的年轻人早就在阿里巴巴网、淘宝网开店。年景好时,可年入百万。他的同龄朋友,也纷纷结束外乡打工生活,回家合伙采石。

没有证,以复垦的名义开采

声势浩大的采石现场相对隐蔽,需要内部人士带领才能进入。

“县里几年前就停止发放采矿许可证了,现在全县已经没有有效的许可证。”冉广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不过,具体从哪年开始停发,冉回复“上任不久,不清楚”,在新岗位之前,他负责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执法。

但无证盗采仍在继续。渔沟镇一处村居门口摆放着十几座大型景观石。南方周末记者看中了一块大石头,村民推销道:“这是上个月刚挖出来的,还热乎呢。还有没运出来的石头,前一阵下雨,还在土里放着。”

对于开采乱象,宿州市和灵璧县早有管理办法。2004年,《灵璧石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明确灵璧石资源开发实行统一勘查、统一规划、统一设标定界,按计划开采,经评估后进入市场经营。“从荒山荒坡、到房前屋后,再到田间地头,有序开采。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任树文解释当时的管理思路。

但是,有序开采的管理思路赶不上村民盗采的步伐。

在前述的清晨开采现场,一位“蹲坑人”对挖出的石头挑挑拣拣,努嘴道:“这里都是小石头,质量不好。奇形异状的大石头越来越难等。”

难等是因为“好石头”早就被挖走了。“第一批挖好的景观石、观赏石;第二批、第三批用来做假山、制砂石。”作为灵璧石资源主管干部,冉广剑对开采现状了如指掌。

地下的挖掘深度也越来越深。“以前一两米深,最近一次听到最深的要挖到50米,还需要抽水。”灵璧县城的一位石馆老板伸出手掌,在空中挥动了两次手臂,反复比划着“五”。

即便没有合法的开采证,采石人也摸出了另一条门道――多位灵璧石经营者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可以申请土地复垦,以复垦的名义开采。这在全国也并非个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显冬从事矿产相关法律研究,他指出这是盗采的通用办法,不只在灵璧,也不只在景观石。

近些年,各地盗采景观石的案件屡见报端,四川芦山、广西来宾、山东泰安等地都在今年现场查处了违法采石案件。

景观石采掘屡禁不止背后,还暗藏着环境和安全风险。早年间人工钻洞开采灵璧石也曾酿成惨祸,《新安晚报》报道,2006年,仅磬云村就发生了两起采石而引起的塌方事故,两人死亡。

微信图片_20200911162311.jpg

灵璧县渔沟镇的村道上,到处可见堆放售卖的景观石。 (南方周末记者 刘佳/图)

“是不好管,并非不能管”

过去若干年,当地监管部门和村民一直在打游击战。

除了马山和最早开采的老坑所在地磬云山,灵璧还有大大小小十来座山,都围绕在渔沟镇附近。山从远处看并不高,当地人笑称“小土包”。

与“小土包”相比,更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小鱼塘。鱼塘其实原本并不养鱼,而是农田,被采石的人挖出坑积水后,成了池塘。

从卫星地图上看,渔沟镇附近大片绿色田地间遍布着黄色的土堆,这些都是开采留下的痕迹。因为有些位置隐蔽,需要翻越草丛和水沟才能找到。

2019年10月的一天,冉广义在抖音上刷到村民在一处土坑边捡灵璧石的视频。土坑是排水沟,雨水冲刷过后,有灵璧石“冒出来”。冉广义判断了基本方位,通知渔沟镇自然资源所一起到现场处理。但让他哭笑不得的是,执法人员把村民劝离,自己刚走,村民又陆续回来了。冉广义只能派人在现场将土坑填平,又轮班守了两天,“让村民知道,这地方被我们盯上了”。

执法这么多年,冉广义回忆,最早是解释难。村民转不过弯,觉得在自家房子地下、自家田地里的东西是自己的。“执法部门没办法24小时盯着,村民很快就挖完了,很难发现”。

后来是处罚难。冉广义解释,县自然资源局与镇政府联合执法,如果村民正在非法采石,会当场扣押机械。但依照矿产资源法,处罚是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不高于经营所得50%的罚款。“实际上石头还没挖出来,没有产生经营行为,就没办法处罚,震慑力更小。”如果石头已经挖出来,摆放在路边,也没有办法界定是否为经营行为。

目前相关法律也存在钻空子的空间,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允许个人采挖零星分散资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以及为生活自用采挖少量矿产。

李显冬认为,根据矿产资源法,景观石属于可标定的矿产,除自用或鉴赏外,开采和生产必须依法取得许可证。而摆在路边,是否属于经营行为,也比较容易界定,“石头成群摆在那,立着有联系电话的招牌,性质和自动售货机一样,已经是发出了邀约,属于经营行为。”

现在,灵璧县自然资源局每周都会对渔沟等重点乡镇巡查2次,在老坑磬云山周围也早已围起了9.8公里围墙,但仍然不能做到24小时监管。冉广剑透露,目前县里正在联合移动运营商安装电子监控,也与北斗卫星系统的公司谈合作,“一周提供一次卫星地图,方便动态监管”。

对大型景观石开采交易的管理在其他省份已有先例。2019年3月,泰安市发布通告,依法关闭取缔所有大型石头存放和交易场所。凡不关闭取缔的,由地方政府统一封存。

“是不好管,但并非不能管。”李显冬建议,灵璧石属于地域性的特殊矿产,地方可以单独针对灵璧石修订立法,约束开采和经营行为。

灵璧县摘帽“贫困县”一年多。虽然灵璧石催生了其他周边产业的繁荣,包括石头配座、运输、园林造景、旅游、餐饮行业。但一位县政府工作人员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过去灵璧石经营以个体户为主,并没有产生税收、贡献GDP。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全国已有别的村落在做转型,修复生态,开展旅游。摘帽后的灵璧,也寄希望于灵璧石这张文化名片,发展旅游产业。灵璧县前述工作人员也坦陈,灵璧急需找到更适合的产业来实现永久性脱贫。

(编辑:Nicola)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智能系统帮助中心管道疏通保洁护理广告合作联系我们